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20天读到听到的名人 (含注释 有补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20天读到听到的名人 (含注释 有补充)   
所跟贴 是不是第一张和第九张黑白照? -- 狼协 - (18 Byte) 2010-8-20 周五, 00:45 (539 reads)
狼协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年龄: -312
加入时间: 1970/01/01
文章: 25707
来自: 美国
海归分: 6039767





文章标题: 贴一下关于昂山素姬的介绍 (431 reads)      时间: 2010-8-20 周五, 01:05
  

作者:狼协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真是绝品的女人啊。出身名门、名校毕业,却甘于在家庭中宁静地度过了自己人生中黄金的15年。然后,以一个无权、无势、无钱的柔弱女子对抗强权,直令我等须眉浊物羞惭无地。

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1945年出生,缅甸政治家,缅甸最大的反对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1990年获萨哈罗夫奖,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早年经历
  昂山素姬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在她两岁的时候,父亲遇刺身亡,她在母亲的抚养下成为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学士,毕业后留校任职,并任职于联合国、不丹外交部等处,在缅甸以外的国家生活了28年。

  1960年15岁的她,随担任大使的母亲到了印度。在当地一所女子学院学习期间,“圣雄”甘地的政治和哲学“渗入她慢慢发展的心灵”。在佛教的薰陶下,她能保持心理平静,甚至是最严重的挫折也不能干扰她。   1972年,昂山素姬与研究西藏文化的英国学者、牛津大学教授迈克·阿里斯(Michael Aris)结婚。奈温政权的喉舌批评她背叛了佛教。在婚后的头15年生活中,她在牛津照顾家庭,生养孩子,静静地过日子,避免跟流亡的缅甸异见人士接触。她甚至回避对吴奈温的谴责,不展示任何直接卷入缅甸政治的迹象。

踏入政坛
  1988年3月,当昂山素姬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回到仰光照顾因中风病危的母亲时,正值缅甸人民发起反抗军政权的游行示威,遭到军队和警察的残酷镇压,共有两百多名无辜民众死难,举国弥漫着恐怖气氛。很多受害者、激进分子和退役高级军官,要求她出来领导民主运动。   

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万群众在瑞德贡大金塔西门外广场集会,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民众发表演说。在她首次公开发表重要演讲的前夕,政府散播有关要刺杀她的谣言,但她对任何威胁都是温文不惊。“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在集会上,她一身雪白的长裙,宛如一只从仙境飞来的白天鹅。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态、铿锵有力的声调、掷地有声的言词,令所有在场的民众印象深刻,并让他们想起了她的父亲昂山,“父女两人如同一个模子塑造出来的”。缅甸人民发现,他们盼望已久的领袖诞生了。从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其实,她并不喜欢政治,她更想当作家,“但是,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从此,昂山素姬,这个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成了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她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没有官衔,却拥有了缅甸人民的心。

  昂山素姬深知,绝对不能采取以暴易暴的方法来解决国内的危机,这种方法表面上看最有效果,实际上却让自己堕落为与军政权同样的地步。在《自由》一书中,昂山素姬指出:“一些人改变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当南非的旧政府、拉丁美洲的军事专政进行独裁统治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认识到这些变化不可避免,这是他们所能选择的最好道路。我所表达的真正改变是通过理解、同情、正义、爱心后的内在变化。”    

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姬组建了自己的、也是缅甸人民的政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并出任总书记。民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全缅最大的反对党。1989年7月20日,军政府以煽动骚乱为罪名对昂山素姬实行软禁,她拒绝了将她驱逐出境而获自由的条件。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大选,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绝对优势,赢得了议会四昂山素姬在群众集会上演讲百九十五个议席中的三百九十二席。 在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是,军政府对大选的结果不予承认,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继续监禁昂山素姬。军方组建了“恢复国家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来掌握政权,后来又将其改名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1991年,昂山素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无法亲自前往挪威领奖,只好让儿子代替自己发表了答词。这份答词中引述了昂山素姬的名言:“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她将诺贝尔和平奖的130万美元奖金交付信托,用于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对于昂山素姬无法亲自前来受奖,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弗兰西斯•塞耶斯泰德回顾了历史上与之相同命运的其他三位获奖者:德国的卡尔•冯•奥西埃茨基、苏联的萨哈罗夫和波兰的瓦文萨。卡尔•冯•奥西埃茨基是反抗纳粹暴政的英雄,他的获奖被视为诺贝尔和平奖在人权方面最早的授奖。然而,这个巨大的荣誉并没有改变其悲惨的遭遇:他死在了希特勒的集中营中。但是,萨哈罗夫和瓦文萨看到了他们斗争的胜利,看到了他们的祖国终于获得了自由和民主。因此,弗兰西斯•塞耶斯泰德发出了他美好的祝愿:“我们希望昂山素姬也看到她的斗争戴上胜利的花冠。”   

1994年10月21日,联合国下属有关机构在菲律宾召开“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国际研讨会,被缅甸军政府软禁的昂山素季寄去一篇论文,由菲律宾前总统科·阿基诺夫人在会上代为宣读,文章尖锐地驳斥关于发展中国家“应该经济先走,民主缓行”的观点;指责许多当权者不分青红皂白,将民主运动与要求落实人权问题一概说成是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而加以否定;呼吁联合国重视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穷落后国家的民主运动和人权问题。这篇演讲也在整个亚太地区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

  1995年7月间她被释放,然而她很清楚,一旦离开缅甸赴英国探视家人,她很有可能永远不能再次回到缅甸。结果她选择留下,从此再也没有机会与她的丈夫见面。她的丈夫于1999年去世。   

对比她坎坷的政治经历,更让人感到扼腕叹息的是她和那位英国丈夫之间凄美的爱情。   

早于1970年代,两人在牛津订下婚姻盟誓前,研究西藏文化的英国学者迈克·阿里斯已经知道,有一天命运会叫他们在家与国之间作出抉择。他清楚知道,眼前这个容颜清丽的妻子绝非一般缅甸女子,她体内流着的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的血,生来就跟国家人民扣连一起。她内心明白,当人民需要她,她必会毫不犹豫付出自己。   
婚后十多年,她随他在牛津静静过日子,照顾家庭,让他专心学术研究,那是他们婚姻中最美好祥和的时光。直至1988年3月,昂山素姬获悉母亲中风病危,便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赶返缅甸侍母,想不到此一去,却是夫妻天涯断肠之始。   

此后,阿里斯多次要求到缅甸探妻,均遭到军政府拒绝。几经争取,几年间两人只短暂会面五次。   

夫妻最后的相聚是在1995年底,可是此后他便不再获准进入缅甸。1999年3月,阿里斯因癌症在牛津逝世,在军政府多番阻挠下,昂山素姬最终也无法赴英奔丧。  

 “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当年阿里斯这句爱的承诺,最后通过死亡来体现。他的爱,是别在昂山素姬发上的那朵白花,素净而坚贞。而今,则化作她孤独长路上的一盏温柔的灯,静静为她照亮前路。   

昂山素姬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军政权催促她去英国,与两个儿子团聚。但是,昂山素姬知道,自己一旦离开祖国,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自1989年7月第一次被软禁以来,在过去的20年里,昂山素姬有14年的岁月是在监狱或居家软禁中度过的。2007年5月27日,原本是她软禁令届满的日子,按道理她应该能够自由地走出家门,与民众接触,但是缅甸军政府提前2天到她的住所,通知她软禁期将继续延长。   

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反缅甸示威,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这一天是她60岁的生日。Damien Rice的这首Unplayed Piano也创作于此。据说被软禁期间,昂山素季没有消沉。她的生活十分规律,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她爱听摇滚乐,美国摇滚乐队“感激的死者”是她最喜欢的一支摇滚乐队。她还经常在夜里独自弹奏钢琴曲,但是她的钢琴坏掉之后想修复却受到了层层的阻挠。这也是damien这首歌歌名《unplayed piano》的来源。

Damien rice和lisa hannigan唱到:  

"Come and see me   
Sing me to sleep   
Come and free me   
Hold me if i need to weep   
Maybe it's not the season   
Maybe it's not the year   
Maybe there's no good reason   
Why i'm locked up inside   
Just cause they wanna hide me   
The moon goes bright   
The darker they make my night   
Unplayed pianos   
Are often by a window   
In a room where nobody loved goes   
She sits alone with her silent song   
Somebody bring her home ”   

如泣如诉的歌词描绘了昂山素姬凄美的爱情和悲惨的现状,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军政府对昂山素姬的审判
  2009年5月,美国男子约翰·耶托(JohnYettaw)泅水进入被软禁的昂山素姬湖边住所,在逗留3晚后循原路试图游回市中心时被保安发现,当场被捕。事后,缅甸军政府以昂山素姬违反软禁法为由,将昂山素姬投入仰光永盛监狱,并进行司法审判。此事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人们普遍将这场审判视为缅甸军政府的一个蓄意阴谋,意在把昂山素姬关押到预定于2010年举行的大选之后。各国关于释放昂山素姬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缅甸军政府不为所动。   

2009年8月11日,缅甸一家法院裁定昂山素姬有罪,称她违法了缅甸国内安全法律,裁决昂山素姬入狱服刑3年,但随后根据军政府的命令,改为在家软禁18个月。
[编辑本段]国际社会援救昂山素姬

  2009年7月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缅甸,希望说服缅甸军政府释放包括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在内的200名政治犯,但是,缅甸军政府以避免干涉缅甸司法程序为由拒绝了潘基文同昂山素姬的会晤。潘基文对此曾经深表失望。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称审讯昂山素姬“令人不可容忍”,并呼吁释放这位缅甸反对党领袖;包括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在内的9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呼吁释放同为得主的昂山素季,并把指控她违反软禁规定的审判形容为“可笑”;……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萨科奇周一发表了一封致缅甸政府的公开信,她在信中要求仰光方面还昂山素季以自由。她写道,这让人不能容忍,“昂山素季可能会再次被定罪,而以她目前的健康状况来看,这很可能对她的生命构成威胁。在一位女性健康状况堪忧时给她自由,以便其得到良好的治疗、照顾,这是一个纯粹的人道问题。”这位在过去的19年中被逮捕逾13次之多的女性,“从未使用暴力”。“只是,她从未停止以和平的方式为自由斗争”。“监禁她、监禁现政权反对者,就是扼杀缅甸民主的希望。”   

2009年8月15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事务小组主席吉姆·韦伯在缅甸的行政首府内比都会见了缅甸军政府首脑丹瑞,韦伯是与缅甸军政府领导人丹瑞将军会面的最高级美国官员。作为对美国在缅甸外交政策上有所松动的回应,缅甸同意韦伯随后转往仰光,会见了被判软禁的昂山素姬,并宣布释放被缅甸法庭判处七年监禁的美国公民约翰·耶托。

作者:狼协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男女 爱情 婚姻 风情茶馆 2010-8-19 周四, 12:08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经济 商务 营嚣 风情茶馆 2010-8-19 周四, 11:48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笑1笑,10年少,收藏价值的动影GIF 风情茶馆 2010-8-17 周二, 12:53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如是我睹旧闻 风情茶馆 2010-8-17 周二, 12:40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猫党大游行 风情茶馆 2010-8-17 周二, 12:15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潮流 趣味设计 风情茶馆 2010-8-17 周二, 12:07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 :生活还是美好滴 风情茶馆 2010-8-18 周三, 21:22
我要3俗别拦我系列贴图 : 您咧咧嘴,我的苦力就值了。搞笑图 风情茶馆 2010-8-18 周三, 21:1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狼协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