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新海归系列:瑞士银行QFII三杰 (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新海归系列:瑞士银行QFII三杰 (转贴)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新海归系列:瑞士银行QFII三杰 (转贴) (3531 reads)      时间: 2004-4-13 周二, 16:09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瑞士银行QFII三杰

瑞士银行之所以积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不仅因其在台湾地区通过QFII获利颇丰,更因为其深信在一个“大而深的垃圾堆”中肯定可以找到“钻石”。

瑞士银行有限公司
QFII投资额度 : 3亿美元
已于2003年7月9日在中国A股市场下了第一单

QFII人民币特殊账户开户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
指定经纪商:申银万国

中国证券部主管 袁淑琴 ( Nicole Yuen )
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兼亚洲区企业股本融资部主管

中国研究部主管 张化桥 ( Joe Zhang )
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瑞银投资研究)兼中国研究部主管

中国策略分析主管 陈昌华
( Vincent Chan )
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瑞银投资研究)兼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

袁淑琴 :

哈佛法学院出身的权益资本专家

袁淑琴于1994年加入瑞银华宝,目前在香港负责亚洲区所有有关股本及与之相关的业务。她对亚洲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权益资本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长,其最近操办的业务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私有化项目,即中银(香港)和香港地铁公司的IPO和挂牌上市。此前,袁还操作了几只H股的发行,包括北京燕化石油化工、哈尔滨动力设备、仪征化纤等,并处理过来自台湾地区的GDR业务。

在进入瑞银华宝之前,袁淑琴是高伟绅律师行(Clifford Chance)香港分行的合伙人,期间先后在美、英、荷兰和中国香港等地从事法律业务(尤其专于公司法和证券法领域)。

袁毕业于香港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拥有美、英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律师资格。

投资重点

瑞士银行于今年7月9日在中国股市投下第一单,不过据说其所购4只股票数量极为有限,且在几天之后就已出货。

8月份,中国A股市场持续下滑,但瑞士银行泰然自若。袁淑琴称,公司进入一个市场时,并不看重大盘指数,而是关注个股表现,不后悔进入了一个疲软市场。她说A股市场不会从目前的颓势中突然反转,但中长期内股市会回升,因为已具备相应的基本面条件。瑞银将目前A股市场的暂时而普遍的疲软视作买入良机。

对于如何选择具体的股票,袁淑琴指出了其认为最为重要的4个方面:
瑞银首先将考虑市值及流通量。首次交易的4只股票皆属大盘股,宝钢股份市值70亿美元,中兴通讯也在4亿美元以上,且流通量也相对较大。

关注企业管制及管理层的透明度。袁淑琴对首批交易的4只股票的企业管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注企业盈利增长能力及其相对应的股价是否合理。

看其所属行业是否能受惠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是否是行业龙头,以及在别的证券市场是否能够买到。“宝钢是行业龙头,而港口类股票在香港等其他市场是买不到的。”

张化桥 : 发现一个公司做假账并不难

张化桥1963年生于湖北荆门,1979年就读于湖北财经学院,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并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司工作了3年。1989年他被公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求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3年张化桥来到中国香港,此后的9年间换了5家银行。他先在瑞士银行做了一年的投行业务,后来分别在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里昂证券、汇丰证券等机构任职,并由于一篇国债分析报告引致的“错误”而被汇丰证券炒掉。其间,张化桥与现任花旗环球金融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是1994年同一天加入瑞银的同事,而其1996年的老板则是前中银国际中国研究部主管何绰越。

后来张化桥又回到了从前任职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并最后回到瑞士银行。关于今后事业的发展,自称“妙龄41岁”的张化桥感觉“做分析师这职业很好”,而且瑞士银行待他不错,打算在瑞士银行做到60岁。

目前张负责研究中国民企股和消费股。他被《机构投资者》于2001、2002年连续两年评为“中国区投行研究”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2002年初,由于发表了质疑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管理不透明、产品存在环保节电问题的文章,张化桥遭到了起诉,虽然最后是赔钱了事(赔了30万港元),但也令其名声大震。随后,他对“欧亚农业”的质疑也差点为其带来诉讼,“杨斌后来有点焦头烂额,最终被抓了起来,没来得及告我。”张化桥谈及此事时显得轻松。

张化桥自称是“投资者的走狗”,一直坚持到企业实地调研。正因如此,这位“湖北农民”及其团队击败了美林的薛澜、摩根大通的何启忠,连续两年在中国整体研究方面排名第一。

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团队。张化桥及其团队目前有9人,已完成对20家A股公司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早在一年半以前就开始了。他们准备在今年底完成对50家A股的研究。关于如何选取研究对象,张化桥受访时指出:一是被研究的公司要有规模,市值一般在4、5亿美元以上,其次要看行业,根据这两条可选出大约80家公司。

关于研究方法。张化桥关心企业基本面,认为评价一只股票很谨慎的办法是要看很多方面,不能盲人摸象,要看其今年、明年及后年的利润,要看其产品的质量及声誉,老百姓对它的感觉,公司管理层是不是诚实,治理结构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分析员通过经验来判断。此外,还要看这家公司5、6年后是否还存在、还繁荣,所在行业是不是还好。要先看行业、再看公司制度、后看股价。

具体到中国公司,张化桥认为,很多公司管理层像酒店住客,而不像酒店的主人,很多公司管理层中副总的权利比老总还大,缺乏占统治地位的领导,也缺乏销售产品的“大使”;在分析中国公司之前,要把公司的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序,划分出容易管理的和很难管理的公司,应该买容易管理公司的股票而应避开复杂的企业。他说公路、电力、港口、电信及其他单一业务的企业,相对容易管理,而综合性企业、系统集成和软件企业、科技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医药企业则相对不容易管理,在分析时要打一个折扣。

重点从三方面考察上市公司。重点考察上市公司负责人是否具备领导能力;要分析公司高管的薪酬是否真正与经营业绩挂钩,目前内地企业是激励不够与激励过度同时存在;中国各行业的兴衰周期一般短于发达国家,所以在做公司研究时要有远见。

关于最好的行业。张认为,行业的前途重于公司的前途,从长远看,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里前途最好的是自然垄断的行业,这类行业首先包括机场、公路、港口、隧道、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二是能源、电力、煤矿、铜矿、铝矿等行业;三是有竞争优势的,比如劳动密集型、低成本出口型行业;四是有中国特色的,如白酒、葡萄酒、民族食品或民族服装等。之所以喜欢公路、港口行业,张化桥说一是这些公司具有与“微软”一样的规模效益的特点(scalability);二是这些公司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三是这些公司现金流量非常好,判断此类公司的投资价值不应看其P/E的高低,而应该看股价与现金流情况的比值。不过他又补充说:“这些企业相对于百年老店来说,也存在生命周期问题,但它们相对简单,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关于分析师的作用。张化桥认为,分析师只有一个作用,就是老老实实做调研,给客户非常忠实的建议,并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承担中间人的桥梁作用。离开这些,分析师就没有生存的必要。因此,他说分析师要告诉客户“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关于分析师的素质。首先是专业方面的素质,包括对经济、财会、公司运作、法律结构等方面的了解。但除此之外,在道德方面必须是诚实的人,这个非常重要。而且服务态度要端正,你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做事。分析师出错之后,不要“死撑”,要马上纠正,还要经常听取市场上其他人的意见。分析师发现一个公司做假账并不难,他说自己只花了4天时间就发现“欧亚农业”在造假。张化桥还认为,股市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懂的,另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懂的。

关于市盈率和ROE的欺骗性。张化桥认为,内地分析师过度重视了市盈率和ROE的重要性,而这两个指标往往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这两个指标在行业之间不可比,关联交易、资产处置、税收优惠、裁员、养老金等都可以改变企业的盈利,而且盈利好不一定有现金流。

民营企业是中国的未来。在国有体制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过的张化桥认为民营企业是中国的未来,虽然目前上市的民企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民企体制本身没有问题,出现目前的情况与整个市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相关的。

陈昌华 : 从“垃圾堆”中寻找“钻石”

陈昌华英文名为Vincent Chan,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瑞银投资研究执行董事、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负责中国地区的经济及证券投资策略。自1991年从事证券业以来,陈曾在瑞银、汇丰证券、百富勤证券和金英证券任职,2001年被《亚洲货币》评选为排名第3的最佳中国分析师,在2000年路透社中国/香港调研中被选为排名第3的最佳中国经济学家/策略研究家。下面是其关于A股市场的主要观点。

中国A股市场最吸引人的(也是投资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这个市场大而深(big and deep)。陈昌华不把A股市场看成一个证券交易市场(a stock market),更相信它是一个由很多各种各样股票组成的市场(a market of stocks)。A股市场有太多的公司,且什么行业都有,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近700家公司的市值低于3亿美元,仅有19家的市值超过20亿美元,没有相对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领域。与此相反的是,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则以电信和石油公司为主,与其他市场也有一定关联。要研究A股市场,了解几家公司很简单,但要再深入就很难。

这些小公司中肯定会有不错的公司,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关键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Bottom-up is key)。要具体分析个股的价值,不能简单地从资金安全和流动性角度出发购买大盘蓝筹股或指数化产品,这样才有利于取得最佳回报。无论在港股还是A股市场,大的公司谁都在研究,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东西可买的时候,反而很少被关注的小盘股会涌现一些值得投资的个股。陈昌华举了在香港上市的“裕元工业(00551.hk)”的例子:该公司在2002年初只有5倍的P/E,股息收益率10%、ROE达20%,股价15港元左右,但当时没人理;可是这家为NIKE做OEM的企业由于独特的中国出口概念,股价很快飞涨至近30港元。过去几年中,A股市场的回报率一直不断下滑,但陈昌华仍相信在一个很深的市场“垃圾堆”中肯定能找到一些“钻石”。

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是一个ART(艺术)的事情,没有定案。选择什么公司,要看利润率水平,赚不赚钱、赚钱的空间如何。瑞银关注和研究一个公司并不表明一定会买它的股票,但大公司一定是要研究。与张化桥观点有些不同的是,陈昌华认为,行业很重要,但单只股票更重要,相反产业有潜力,公司不一定赚钱。目前A股市场动荡很大,现在的胜利者不一定是将来的胜利者。从长期看,选股一定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在最不好的市场,选对产业、公司也是可以赚钱的。在中国,出口性企业一定是较好的。差的分析员每天都看股价。而好的分析员,一定是先研究公司,有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再看价格,因为做一个好分析员与做一个直接投资者没有区别。

在中国,瑞士银行将主要是以二级市场业务为主,最大的愿望是将外资带到中国。陈昌华说,瑞银最早申请到了QFII资格,不买肯定不太好,所以就花自己的钱买下第一单,并公布所购股票的名称。不过这次购买只有象征意义,此后瑞银主要是替客户买卖了。至于买什么,“客户让买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了,如果他要买1亿美元的‘银广夏’,瑞士银行也会替他买。只是买了哪些股票,我们要为客户保密,也就不便公开了。”与其他几个大行不太一样,瑞银主要以二级市场业务为主,将来在中国也会如此,目前已在与内地经纪商“申银万国”通过“五五”分成的方式获取收益。

目前大部分海外基金经理还不是很看好中国市场。陈表示,如果中国A股能够大规模地进入MSCI指数,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与当初台湾的经历肯定是一样的。不过,A股进入MSCI指数的时间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资的限制多不多。将来,中国A股股票会分化成两类,一类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投资为主,另一类则以个人投资者投资为主。

对A股市场来讲,流动性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牛市中,市场流动性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股市增长主要是依赖内地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信心不断增长和外部收支盈余平衡共同拉动的。虽然过去几年中,股市总市值占货币供应量的比例呈大幅增长,但其比值依然很小,市场规模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目前还存在足够的流动性来支持整个市场。

中国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一个类似日本和台湾的10年周期,并在2001年中达到了顶峰。因此陈昌华认为,在日本和台湾泡沫破灭后发生的情景将可能在泡沫破灭后的A股市场发生。A股指数将进入一个长期的下跌区间,但即使如此,由于这个市场既有的深度,通过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至少精选产业)将可能在长时期内获得好回报。

在会计制度方面,中国近几年的改革推动了会计准则不断改进并逐渐向国际靠拢。不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目前在有些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规则没有制定,而是规则的执行。

附文

大投行QFII其它研究团队

袁艺敏/文

俗话说“车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研究部是各大机构进军中国市场的先头部队。但从其排兵布阵上看,似乎这些QFII先行者们并未觉得眼下中国A股真有投资价值并急不可耐地想从中分杯羹,不过我们会发现它们对中国研究人才的争夺战打得正酣。

瑞士银行以卓越的研究能力著称,其中国研究团队阵容豪华 :有张化桥、陈昌华、乔.安德森等9位分析员,并将在上海扩大研究力量,其主力分析员也可能被派长驻上海。让我们看看其它大行的团队。

野村证券 中国未设研究机构。这家日本大券商早在1973年就在中国拓展金融和投资业务,1982年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海外证券公司,目前已现身于多家中国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但如今,该行尚未在中国内地设立研究部,主要的研究力量都在日本。野村研究顾问公司原是野村证券的附属公司,采用高度集中的研究模式,将研究力量集中管理,统一分工。

野村申请的额度只有5000万美元,针对的客户也只是日本境内有意投资中国市场的机构。目前野村虽第一批拿到了QFII牌照,但迟迟未有投资迹象

花旗环球金融 研究人员“大挖角”。花旗去年开始研究团队的组建。2002年所罗门美邦从“美林”挖来中国研究主管薛澜,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挖来亚洲著名高科技分析师Kirk Yang出任其中国研究主管和地区科技研究负责人。Yang曾在“高盛”、AT&T、IBM、安达信咨询、科尔尼管理顾问和EDS任职,广受业界推崇。此外,该行还挖来原“摩根”的Ajay Kapur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策略研究主管。

花旗环球是继瑞士银行之后第二个携资金试水中国市场的投资银行,于7月17日投下了第一单,其被批准的投资额度为7500万美元。

摩根士丹利 研究落后于投行业务。大摩在中国的投行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对投资中国A股却一直心存疑虑。2002年其中国研究部主管何显鸿被“美林”挖走,现在该职位仍无人担纲。

中国研究团队的主要分析员娄冈,是中国研究与中国股票策略部的分析师。他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在2001年8月加盟摩根前,是上海夏商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在此之前,任邓普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代理副总裁兼投资分析员,还在LG证券工作过。据娄冈称,现在摩根还没有专门的人研究A股,前段时间他们从德意志银行挖来林战,可能会专门研究A股。林战早在德意志银行宣传QFII时就开始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并写过一些关于A股的研究报告。

在中国宏观经济方面,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师谢国忠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报告。谢于1997年加入摩根,此前在新加坡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工作3年,担任企业财务部联席董事。加入麦格理之前,谢曾参与一项青年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因而加入了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并在那里工作了5年,负责处理世行在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它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

高盛 人才流失严重。高盛在中国的投行业务做得风声水起,但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对此现象,高盛发言人张东梅称,高盛是投行里的黄浦军校。

原本高盛有一个在中国内地很有话语权的经济学家胡祖六,但由于他与内地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高层建立了良好关系,做投行业务成为他更好的选择。2002年10月,他改行进入投行领域,而原来研究中国经济的乔.安德森又被瑞银挖走,所以现在由亚太区的经济学家SUN-BAE KIM兼看中国宏观经济。张东梅透露说,高盛现已找到接替胡祖六的人选,这位女士在9月份正式履职。高盛仍在积极寻觅其他人才组织团队,一场挖角战正在悄悄地进行中。

德意志银行 人来了事就好办了。本来该行在申请QFII时占了先手,但后来却遭遇了很多变故,导致申请滞后。据一些投行分析员透露,德意志银行是挖角行动最为积极的一个,出的薪水也很不错。

在其现有的中国研究团队中,资深经济学家马骏主要负责宏观。马骏曾任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任咨询顾问和高级经济学家,系美国乔治城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3年4月,德意志银行任命李晶(Jing Ulrich)担任中国地区股票研究及业务董事总经理。该行中国区总经理张红力称,以前德意志银行没有这一职位,这次从里昂证券将李晶挖来是出于战略考虑:为更好地实施QFII。李曾在纽约里昂信贷证券工作近3年,负责全球重要机构投资者关系,担任里昂证券新兴市场董事总经理。1996至2000年,她带领里昂证券中国研究团队,连续5年被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

据介绍,德意志银行专门研究中国的团队正在积极地筹备重组当中。

摩根大通 一直在关注A股。摩根大通专门研究中国市场的人还没有,但据介绍,该行是按行业进行研究的,所以虽然无专人研究A股,但各行业研究员都一直在关注A股的上市公司。

何启忠是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从事证券研究已8年,B股、H股及红筹都属其研究范围。何曾获《机构投资者》(2001)、《亚洲货币》(2000)及《路透社调查》(2000)等刊物的表扬,并多次名列最佳证券研究排行前3名。他是摩根大通极为倚重的中国股市投资策略师。

担任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的郑杏娟,则主要从事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的经济研究。郑由1989年起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2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系任教,后于1994年加入霸菱证券(香港),1995年加盟摩根大通,初期出任中国高级经济师,1997年晋升为北亚地区经济研究主管。

美林证券 埋头做事。美林在中国内地一直是低调示人,申请QFII也不像其他银行那样着急,但其去年就开始组建中国研究团队。据其中国/香港研究部主管何显鸿透露,公司最近还在上海新招两名分析员专门研究A股,将来团队还可能扩大。

何是去年10月被美林从摩根士丹利挖来的,他曾在大摩担任中国研究部主管和策略师,具多年投资经验。Marvin Wong也于2002年10月加入美林担任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学家,此前曾在荷兰银行(ABN AMRO)担任宏观经济学家。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QFII还在考虑之中。该行中国团队主要成员有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陶于1998年加入CSFB,以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见长;陆运刚(Kenneth Luh)是中国研究部主管,负责中国市场策略和股票研究,同时研究中国电力。Thomas Deng 也是CSFB中国团队的重要一员。

在CSFB的战略里,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不过其脚步相对其他银行显得有些缓慢,申请QFII还在考虑之中。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行业动态:瑞士银行将重组投资银行业务,再裁员2000个岗位(转帖) 海归主坛 2008-10-26 周日, 06:52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海外上市:高烧过后别昏倒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9-01 周三, 16:28
老海归系列:李敖话说李远哲(转贴) 海归论坛 2004-5-30 周日, 08:03
新海归系列:麻省理工毕业的李瑞环之子 被瑞士银行挖角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7-11 周日, 15:25
贴图:瑞士的湖光山色加花菇凉 海归酒吧 2013-7-11 周四, 13:42
瑞士留学:瑞士教育制度 海外留学 2007-3-15 周四, 15:49
世界旅游业竞争力的世界排名:瑞士第一,奥地利第二,德国第三。中国。。。 海归论坛 2007-3-02 周五, 18:12
老海归系列:博士学位有假? 胡适生平两大疑点重揭迷雾 (转贴) 海归茶馆 2004-7-16 周五, 01:40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