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主权投资:必须承受之重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主权投资:必须承受之重   
halifax2008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加入时间: 2005/04/05
文章: 64

海归分: 13615





文章标题: [转帖]主权投资:必须承受之重 (917 reads)      时间: 2009-2-07 周六, 11:51   

作者:halifax2008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主权投资:必须承受之重

本文见《财经》杂志总第230期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02日 20:58

中国第一只主权财富基金出师一再不利,不惟天时作祟,建立一整套市场化的公司运营机制更成急务


《财经》记者 李箐

对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投资失误的责难,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对于中投来说,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短期的投资失误乃至损失本无需自乱阵脚,与中投可供投资的总规模相比,这些损失也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尽快找到盈利项目,而应“反求诸己”,通过理清公司治理机制,网罗高端专业投资人才,为未来的投资布局做好准备。

生不逢时

  中投公司的成立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陷入了海外投资巨亏的境地。
  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投。中投于当年9月29日正式揭牌,注册资本金2000亿美元,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外汇储备后,向中投注资,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直接转至中投旗下。其中可用于境外投资的实际资金总额大约940亿美元,这一规模仅次于中东和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在上世纪70年代涌现。各国在成长过程中,已各自摸索出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之道。不过,中投甫一出世就坐拥巨资,立即受到国际金融界高度关注,一举一动均在聚光灯下。
  中投成立之时,国内外金融市场仍处于辉煌时刻。虽然以现时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市场无疑已透露出泡沫破灭的信号,然而当时多数投资者并未察觉,中投亦莫能外。
  中投可用于海外投资的940亿美元中,到底进行了多少投资,有多少出现了亏损,目前都不得而知。但从当前全球经济情况及已知的几单交易中,可知中投的艰难。
  中投正式挂牌之前,已经完成了对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30亿美元的投资。百仕通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2007年5月,百仕通集团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中投迅即决定以每股29.605美元的价格购买百仕通近10%的股票。
  百仕通上市时的发行价为31美元,其后曾一度冲至38美元左右的高点,但其后屡创新低。2008年10月,中投耗资约2.5亿美元增持百仕通,持股比例上升至12.5%,小幅拉低了持股成本,但总体投资亏损仍惨不忍睹。
  2007年12月,中投耗资50亿美元获得摩根士丹利公司发行的一种到期后须转为普通股的可转换股权单位,需在2010年转换成摩根士丹利公司上市交易的股票,股权单位全部转换之后,中投持有摩根士丹利的股份将不会超过9.9%,转股区间为48.07美元/股至57.684美元/股。
  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也大幅下跌。2008年10月,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以每股25.25美元买入摩根士丹利普通股,这一价格大大低于中投十个月前的转股价。
  不过,中投对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仍属账面亏损,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未来仍存在盈利的可能性。
  除了这两单交易,中投还投资54亿美元于美国Reserve Primary货币市场基金。
  这本来是中投现金管理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这只基金因受雷曼兄弟破产连累跌破面值,中投也将出现不超过3%的资产损失。
  “中投生不逢时,赶上了这轮金融危机。”前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如是评价。
  社保基金理事会目前管理着超过700亿美元的资产,由于其2001年成立之时恰逢国内A股市场起步前夕,社保基金顺利地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年化收益率超过11%。

大国企病

  “我们在大多数制度上模仿国际上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虽然不可能一模一样,但已经确定了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曾表示。
  这是中投理想中的运作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在中投内部屡屡受到干扰。
  目前,中投公司董事会成员共11人,其中包括三名执行董事。除了前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前社保基金总经理高西庆和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弘力,其余均来自各大政府部门;负责中投日常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的是七人管理委员会,又称“七人小组”,除了三名执行董事,还有原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前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和前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杨庆蔚。其中,楼继伟出任公司董事长,高西庆担任总经理,张弘力、杨庆蔚、谢平和汪建熙出任副总经理,金立群任监事长。“七人小组”中,绝大部分成员都出身于财政金融高官,并无实际投资经验。
  自成立以后,中投已经两次对外发布招聘公告,向全球招聘各类境外财务投资管理人员,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和另类投资等岗位。不过,很多慕名而来的专业人士最终选择了放弃;原因很简单,就是中投的薪酬体系与管理架构不尽合理。
  在中投最初的薪酬体系设计中,除了“七人小组”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标准,专业人员待遇将全部市场化。这意味他们的收入要达到国际金融界的平均水平,且多高过“七人小组”。然而,这一计划最终夭折。
  根据有关部门要求,中投内部所有人员的待遇都需参照国有商业银行。据《财经》记者了解,一线人员的年薪约10万美元,虽然这在国内是份颇有吸引力的收入,但对于国际投资人才来说,则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甘于以低于市场价的收入投效中投者并非没有,然而,“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薪酬体系,中投就无法保证人才的稳定,很可能最终成为一个用于镀金的‘黄埔军校’。”一位知情人士称,“令人担心的是,由于招不来真正的资深人士,很多在国外投行、基金资历尚浅的人就能做重大的投资决策。”
  上述人士认为,中投的高级管理职位,至少应该要求有十年国际金融从业经验;中层管理职位,也应该有五年到十年的管理经验。而投资决策委员可借鉴淡马锡经验,聘请多名经验丰富的外部董事,以其市场经验来平衡中投内部判断,减少投资失误。
  中投目前有210名员工,其中汇金公司大约有70人。在中投内部还包括大量的行政人员,负责具体投资业务的前台、后台人员有50余人,虽然有相当数量的管理层属于海归人士,不过,并没有曾经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建功立业的人,相当多数仅是曾在大型国际机构供过职的低层员工。
  多家与中投有业务往来的国际投行人员,也在私下议论中投办事人员的风格。“他们显然对这个市场不太了解,但是因为手里有那么多的资金,有时表现得过于骄傲了。”
  来自中投内部的人士则表示,由于中投内部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来自政府部门,行政气息浓厚,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一个急等着签字的文件,可能会被拖上好几天,与部委并无二致。

治病需去根

  虽然中投的账面亏损令人焦心,但是中投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显然不是投资失误,而是亟需建立一整套市场化的公司运营机制,惟此,才能真正建立自身的竞争力。
  中投目前的资源配置,集中于现有高管所熟悉的金融领域和美国。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中投的几单重大交易均出现巨大的账面亏损。虽然不能以短期数据来衡量长期投资,但是对这几单交易进行同一时点的横向比较的话,就不难发现差距。
  在中投投资摩根士丹利的同期,淡马锡投资美林交易,因为淡马锡设置了“损失重设支付”条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淡马锡虽然最终未获得预计的利润,但也大幅减少了投资亏损。淡马锡事后表示,这纯属幸运,但这种幸运为何没有降临在中投身上?专业经验不足恐怕是症结所在。
  中投目前在投资上反映出的问题,恰恰说明了中投面临的种种问题。
  中投的设立,并没有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其他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多是宪法给予明确的地位并有相应的法律,如新加坡在淡马锡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淡马锡宪章》。
  不仅如此,对于中投来说,历史使命、长期发展目标都没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包括资金的补充、未来的发展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收益的分配等,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这留下了很多不必要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行政干预问题。虽然中投的高层多次公开表态,强调中投的商业化运作,但是,没有法律的保障,未来如何杜绝行政干预的可能?
  其次是中投的发展问题。中投的总投资规模确定在2000亿美元,未来还有可能增加,来源是什么?盈利如何处理?“如果只有2000亿美元,那现在中投的投资就太密集了,完全没必要这么急着投出去;如果明年还会再有2000亿美元,那现在的投资则大大不足。”一位投行资深专家表示。
  再次,中投的长期目标仍有待清晰界定,其实,这并非中投而是决策者的使命。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银行资产管理(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NBIM)前首席执行官加尔对《财经》记者说:“挪威政府要决定他们愿意承受多少市场风险,制定整体策略。他们不会把这些交给 NBIM自己去制定。任何公共财产拥有者,必须自己设定此限制。”
  下一步,才是把商业行动的决策权完全委任给职业经理。■


作者:halifax2008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halifax2008于2009-2-07 周六, 12:00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相关主题
基金系列:武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一瞥(转帖) 海归商务 2010-11-21 周日, 20:07
基金系列: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突围(转帖) 海归主坛 2008-11-29 周六, 02:03
基金系列:我国首家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天津成立(转帖)——看样子“中”字头的... 海归主坛 2007-9-18 周二, 04:09
美国房地产公寓小区投资最新进展:买note的债权投资征集投资意愿 美国房地产 2013-3-02 周六, 23:13
[转帖]EB-5投资移民:2011年批准率 投资移民 2011-12-11 周日, 21:34
政策法规: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登记备案管理试行办法 海归商务 2011-8-01 周一, 12:40
[转帖]CVAwards 2009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人物Top10 海归主坛 2010-3-17 周三, 11:57
[转帖]北京发布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新规 京沪"PE争夺战"升级 海归主坛 2010-1-05 周二, 09:4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halifax2008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