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 中小企业陈情表 by 武克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 中小企业陈情表 by 武克钢   
tutu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专家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4238
来自: 广州:gz_venture_club AT yahoo DOT com
海归分: 180040





文章标题: [转帖] 中小企业陈情表 by 武克钢 (1090 reads)      时间: 2008-12-18 周四, 10:44
  

作者:tutu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引用:
“中小企业是低端的、消耗资源的,理应被淘汰的。”可是有谁去细数过50.2%的税收、75%的就业岗位、60%的出口创汇、65%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淘汰导致产业升级。”可是岂有抽干血然后再让你升级的逻辑?


引用:
而我就始终想不通,中国作为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世界制造工厂有什么不好,怎么这两年在学界“中国制造”成了贬义词。


引用:
目前,我们现行政策则恰恰相反:是重税轻罚,重管轻处。政府过多干涉的是企业的生产过程,而对于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则在其次了,这种倒挂是寻租的乐园,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也是导致中小型企业一遇风吹草动就陷入危局的制度原因


中小企业陈情表
 武克钢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武克钢时有肺腑之言。两年前,他呼吁中国需要构建工商文明,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在中小企业倒闭潮汹涌而回应者寥寥之时,他站出来呐喊,对于支撑了30年中国经济神话的中小企业,决不能让它们生如草芥,死如尘埃。它们的消亡是整个国家、社会的痛。

  “中小企业是低端的、消耗资源的,理应被淘汰的。”可是有谁去细数过50.2%的税收、75%的就业岗位、60%的出口创汇、65%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淘汰导致产业升级。”可是岂有抽干血然后再让你升级的逻辑?

  对于未来出路,武克钢开出的药方是:“轻税重罚、轻管重处”;改政、松绑、减税、放贷,实业仍然救国。

  ■文/武克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云南红酒业公司董事长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历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也在看这30年,或许鲜少理论色彩,却有实实在在的自我体会。在我看来,这30年总体上就是给社会松绑,最突出的是在三件事上:一是把土地的支配权还给农民;二是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办厂;第三就是中国人可以做买卖、办工厂,当企业家。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就在轰轰烈烈地纪念讴歌之际,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国最大的就业岗位和税收的源泉——中小型企业,竟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倒闭潮”,支撑了30年中国经济神话的中小企业竟然成为了牺牲的对象!

  对中小企业的误读与妖魔化

  对于中小企业,我们有着太多的误读。一种几乎成了共识的观点认为它们是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然而,中小企业以不到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出了50.2%的税收、60%的出口创汇及65%的就业岗位。说到破坏环境,大型企业的排污、污染比例都远远高于中小企业。

  现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年,谈得最多的是拨乱反正的政治决策,以及意识形态的争论等。这些应该谈,也应该大谈特谈。但是,谈到中小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则不多;即使谈,也是蜻蜓点水。

  事实上,2007年12月11日,我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首届中小企业节的讲话中已披露:截至2006年底,全国中小企业已有1000多万家,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上交税收占50.2%。在吸纳75%的城镇就业人口的同时,还为75%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这些数字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那么消耗的资源呢?有人以中小企业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病垢指责中小企业。那么,另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问题。

  中小企业消耗的金融资源不到我国金融资源的20%,这可能是一个不争的数据,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得到各级财政的直接拨付,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主要来源。以不到20%的金融资源创造出50.2%的税收和60%的出口创汇及65%的就业,大约不能算是资源消耗吧!

  资源有可以定量的金融资源和有形资源,以及可定性的环境资源。且不说大量的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中小企业,基本不消耗重要的有形矿产等资源,就是近几年才挤入资源型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如能破除垄断,让这类企业市场化成长,其同比消耗比一定不比垄断型的企业差。中小企业拿到一点资源不容易,谁家不是珍惜使用,回收资源90%的是中小企业,中国垃圾堆里的资源都让中小企业捡光了。旧城改造,我们千万民工竟能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将水泥里的钢筋每一根都敲出来回收。至于说到环境资源,有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的排污、污染比例都远远高于中小企业。

  中国制造不能陷入“抽血式”升级的逻辑

  有人说,中小型企业的“倒闭潮”,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小型企业可以在阵痛中转型。然而,如果没有一个支持企业发展的良性政治环境、融资环境,阵痛恐怕会演变成绝症。立法不能跟着思潮走,银行也不能做“当铺”。技术升级,无论如何都要建立在工艺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哪有抽走你的血以后再要求你升级换代的逻辑?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倒闭的企业已超过10万家,而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冰山融塌的前奏。中小型企业何以会出现“倒闭潮”?在宏观背景上,从去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雏形,受此影响,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开始略显疲态;从中国的情况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提升,财政紧缩政策使融资更加困难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这些都是原因,但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近年来越来越紧的对民营经济的收压性政策。

  意识形态立法堵塞中小企业言路

  在既往的改革政策逻辑里,中小型企业无需政策扶持,它们是野生经济,或者说,只要不去打压,就是最好的扶持了。然而,随着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日渐成为中国产业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性力量,那种“不打压就是扶持”的政策思维早已经被修正了。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对中小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无疑是今年年初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近日,认真读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与其说是《劳动合同法》的完善,不如说是《劳动合同法》的修正。可为何一部刚出台不久的“法”,就要做出如此大的修正?而美国的一部宪法,两百多年来基本宪纲未修改过。

  何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常常把立法作为立法期意识形态的缩影了。我们是靠意识形态立国的国家,跟着意识形态的指挥棒转,宪法的确立和修订,就不会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也不可能成为民意的基准了。中国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的思潮是不断变化的,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这毫不奇怪。但立法是不能跟着思潮走,不能跟着当时的意识形态走。

  《劳动合同法》出台的背景,正是社会在偏向左,认为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大得不得了,强调要共享成果,保护弱势群体的呼声很高的时期。我们不怀疑出台《劳动合同法》有很好的动机。但是,在制定这部法律的时候,立法者有没有考虑到:第一,我们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虽然是巨大的,但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成果已通过高税额转移到政府手中,按13亿人平均分配,也才刚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第二,在廉价劳动力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每年有2000万人口需要就业否则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现实中,我们要求劳动力、薪资和福利立即达到与国际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是否可行?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要想和谐发展,各阶层的利益要相对平衡才可能做得到。《劳动合同法》本来与劳工界、工商界、政府管理阶层、宏观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共有利益相关,应经过充分的协商、听证,甚至是博弈;需要研究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未来的趋势,找到利益的相对平衡点,试行一段时间,最后才立法。然而《劳动合同法》在当时“左”的思潮主导下,基本排斥了与之利益最相关的工商界的参与,也没有认真地听证和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急于表功出台,结果一定是引起社会的躁动,最后只好修正。这个过程,用一句话来说,政府把自己摆放在万能的地位上了。政府一万能,社会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早在两年前,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出现了疲软的迹象。这些企业,是10年或20年前从韩国、我国台湾等地来中国大陆落户的,而那时却开始向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国“漂移”。当时,我们的政府对此并没有做出对策和准备。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有的就成为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贷收紧绷紧企业资金链

  从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作用来看,它们目前遭遇的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

  在过去30年,每隔3~5年一般都有一次宏观经济调控。尽管每一次调控,遵循的都是“宏观吃紧,调控民企”的逻辑,但是,中小企业生命力却最顽强。每一次调控来临时,它们总能够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护自己,找到存活下来的那条缝隙。而此次调控,为什么会出现倒闭潮呢?要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最近的两次调控与此次的调控作一比较就可以明白了。

  1998年的宏观调控,起因是亚洲金融风暴造成了消费市场的低迷,中央政府通过启动房地产的方式,激活了内需,并由此带动了重化工业的繁荣;2004年的那次,则是因为上游产业出现了投资过热景象,决策层进行了选择性的惩罚,将进入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的民营企业一一逼退,同时在短时间内控制对地方产业的信贷,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路。而此次的景象就全然不同,最重要的两个新特征:一是出现了15年来从未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的增长压力,调控陷入两难局面:“外需萎缩,内需不涨”了。也就是说,这一次是缺少了刺激内需的动力了,中小型企业就成为了牺牲的对象。

  金融调控和信贷收紧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直接原因。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尽管遭遇目前严重的经济压力,成本高于产出,但只要银行信贷予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还是可以渡过难关的。但是,我们国家的银行信贷则普遍“嫌贫爱富”,只会“雪上加霜”,决不可能“雪中送炭”。客观地说,银行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不能全由银行负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银根收紧,数次上调存款储备金,导致银行经营在收缩,再加上银行信贷终身责任制等一些荒唐的政策,使银行只愿意向既保险、效益又高的垄断型国有大型企业或国家重点项目发放信贷,而中小企业则成为银行的“烫手的山芋”,一有风吹草动,就惟恐收贷不及导致银行自身损失。

  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抵押贷款,都必须有银行认为极保险和极容易变现的资产,如土地、房产做抵押,才能放贷,而生产设备,加工能力打二折银行都不一定接受。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这样状态,严格地讲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银行”和“信誉贷款”,中小企业实际上面对的是“典当行”和“当铺”,讨价还价的是典当成数。没有一个支持企业发展的良性信贷环境,中小型企业怎么可能发展和升级换代?

  不能抽干血再升级

  有学者说,中小型企业的“倒闭潮”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小型企业可以在阵痛中转型。说得真是轻巧!人们都知道,阵痛是妇产科的术语,可是,阵痛可以顺产,也有难产,母子双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逼中小企业转向高科技,升级换代,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技术升级,无论如何都要建立在工艺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建立在追求技术设备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在更良好的融资环境基础上。哪有抽走你的血以后再要求你升级换代的逻辑!

  如果把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比作一列承载着国家繁荣的列车的话,列车只有在铁路上才能飞驰。铁路是由两根铁轨、枕木和碎石组成的路基。考量中国的两个指标:一是股市,一是房市,就相当于两根铁轨;枕木呢,则可以看作是各类大中型企业;而枕木下的碎石,或者说是路基,可以看作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那种以转型为借口而要中小型企业自生自灭的理论,实际上是不要铁路的碎石路基了。没有碎石路基,列车怎么奔驰?有些学者又该说了,我们改磁悬浮了。改磁悬浮可以,那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目标,就是现在可以改,请问,碎石往哪里倒?几亿人的就业,占国家55%的税收、60%的出口,65%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怎么办?

  因此,幻想磁悬浮是可以的,但在科技和国家经济情况还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强行逼中小企业转型,仅几千上亿的就业问题,一定是国家的灾难。那么,眼看着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言阵痛不思救策,也是国家的灾难!

  破解中小企业困境的办法

  垄断与腐败,尤其是后者,是威胁中小型企业生存的痼疾。上世纪30年代的“轻税重罚、轻管重处”或许仍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放权让利,任民自主,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核心。俄罗斯用过,美国用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用过。为何现在要忘呢?改政、松绑、减税、放贷,实业仍然救国。

  如何破解中小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我认为,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改政、松绑、减税、放贷”。

  “以税定贷”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此前,鉴于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现实,我曾就此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即采取“以税定贷”,银行信贷投放的新方式,使中小企业产生“造血功能”,自身循环健康发展,达到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有序进行的目的。

  当然,以税收作为国家银行政策性贷款的基本依据,有人说这不是市场经济,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市场性。我这个建议,是考虑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中小企业向国家交了这么多税,国家控制着银行,为什么不以税收作为贷款的基本依据呢?那些反对这个办法的人,为什么不去置疑国家把80%的金融资源倒向了国有垄断企业呢?

  市场经济中,为了就业保障,各国都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这是公共政策。在另一方面,既然国有垄断银行不愿服务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让中小企业自己开办银行来服务自己呢?如果银行是自由竞争的,如果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是公平竞争的,完全不需要以税定贷的原则。但是,在中小企业不准联合起来办银行的情况下,在垄断企业享有垄断权力搞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在银行被政府控制的情况下,难道以税定贷不是最公平的措施吗?

  其实,以税定贷,仅仅是着眼于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远远不是全面。要真正破解目前中小型企业的危局,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轻税重罚、轻管重处”仍是良药

  吴敬琏先生曾指出,改革走到今天,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垄断与腐败。可谓一语中的。垄断与腐败,尤其是后者,是威胁中小型企业生存的痼疾。

  在中小型企业野生阶段,政府对此并没有太多的限制。而如今,在加强管理的名义下,多重的政府管理机构,个个如狼似虎,把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准入成本无限地抬高。可以说,就目前情况来说,任何一家中小型企业,要推出一项新产品,不拿到10张以上的许可证,是不能投放市场的。每一张许可证的发放,与其说是政府在管理,倒不如说是企业花钱买政府官员的管理寻租权。

  此外,地方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针对的对象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处于弱势和求生状态的中小型企业,像过去旧社会中的“姨太太”一样,只好逆来顺受,然后再把这些费用转嫁到产品成本上去。生产成本一升高,又会造成生产伪劣产品的地下工厂泛滥,造成经济学上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建国初期,著名老一代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徐雪寒,在研究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实业管理政策后指出:对目前依然存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政府最简便的管理政策是:轻税重罚、轻管重处。即在建国初期依然需要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对其企业采取较轻的税收,而对于其生产过程,则不予干涉,企业生产什么,由企业自己决定,不需要发放什么许可证之类的。国家政策的着眼点是:只要企业所进入市场的产品,如果出现伪劣假产品,要课以重罚,罚到你官司缠身倾家荡产,罚到你媒体曝光名誉扫地,罚到再无敢效仿者。生产过程由市场经济决定,后果由法律来决定。这一政策,对于鼓励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缓解建国初期的紧张局面,功莫大焉。

  而目前,我们现行政策则恰恰相反:是重税轻罚,重管轻处。政府过多干涉的是企业的生产过程,而对于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则在其次了,这种倒挂是寻租的乐园,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也是导致中小型企业一遇风吹草动就陷入危局的制度原因。

  要根治上述恶劣的情况虽然还很难,但是政府如果在税收政策上立刻加以调整,则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为了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和创造就业机会,政府的财政政策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这就是减税。

  企业创造的财富,分解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税收;一部分是职工工资福利;一部分是企业利润。今年企业普遍困难,但国家财政收入却继续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达到30%。这意味着政府合法地占有了更大比例的企业财富。同时,政府又出台各种措施,要求企业自己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保障。我不明白为什么企业多交了税,政府不用这税来搞转移支付,而要由企业自己来再增加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税收和劳动成本直线上升,利润自然锐减,再加上原材料涨价,银行又雪上加霜地收紧信贷,这不是故意把企业逼上绝路吗?

  政策松绑,重提“实业救国”

  中国30年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简单地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而不是拘泥于以往的既定政策。不是要求政府另外想出一套东西来指导中国人民往哪走,而是政府可不可以为了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式生存,而努力去节制寻租管理。

  当年,农民包产到户的自发行为,政府顺应农民的要求,对农民进行松绑,结果8亿农民一下子有粮吃、有衣穿了;改革初期野生的中小型企业,所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没有政策比有政策好”。“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这些最基本的经验,似乎已被整天在高调争论的左右派学者官僚们忘掉了。

  因此,改革到今天,面对着中小企业的“倒闭潮”,破解的办法还应该跟30年前一样,官方权威政策的方向,要顺应民间自发的努力,全面对中小企业彻底松绑。

  从国际经验上看,叶利钦没有盼到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成功,却使经济休克了。普京上台后,一手打击垄断的官僚资本、经济寡头,一手打击腐败的地方政府,令政府撤出市场,让市场经济公平运行,一批中小型企业渐渐复活并发展起来。就美国来说,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扶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已经基本成为国策。从《反垄断法》的出台,到创造能够自主就业的环境,这些都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美国近期已有呼声,要夺回创造就业和税收的制造业,缩小制造业的运输半径圈。

  而我就始终想不通,中国作为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世界制造工厂有什么不好,怎么这两年在学界“中国制造”成了贬义词。实业救国是百年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没有产业和实业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形成一个橄榄球的社会财富和人口分布,这应该是学界的共识和发达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经验,文革模式的普遍贫穷和目前正走向的两极分化,都会造成社会的动荡。让中产阶层成为主体,增加人们的资产收益和普遍财富,社会就会稳定。而千百万中小企业正是中产阶层的孵化器,破坏了这个孵化器,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呢?

  我感到最担心的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着市场经济奔了几十年,市场经济也给中国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怎么忽然间,似乎大家大脑被洗空了一样。忽然间,大家忘了国家稳定的基础在于经济建设,繁荣经济的基本法则是市场经济这样的基本常识?这样的转变是如何从上到下微妙地发生的,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我知道,这样的转变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威胁着劳动者的就业,威胁着中国的稳定,再这样压下去,会压出巨大的社会问题!

  放权让利,任民自主,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核心。政府自觉减压,放权让利于民,以经济建设为重,自由市场,开放外资的进入,还农民和工商业者生产自由。搞了30多年的改革,这些基本东西可不能忘!

  (《商界评论》11月刊)

作者:tutu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美大企业执行长 去年薪情普通 海归商务 2012-3-27 周二, 02:30
[转帖][“海归”创业之个案]激情创办“国际语言村” 海归论坛 2006-5-31 周三, 02:21
[转帖]所造恶业 悉皆永断 生活风情 2016-4-04 周一, 12:32
[转帖]守住口业勤念经,身心健康弥陀行 (下) 生活风情 2015-11-30 周一, 11:04
[转帖]守住口业勤念经,身心健康弥陀行 (上) 生活风情 2015-11-27 周五, 18:13
[转帖]中国企业家步鑫生的1983-1988 海归商务 2015-6-10 周三, 15:08
[转帖]俺添把火:情是双刃剑- 李银河 海归茶馆 2015-4-30 周四, 19:36
[转帖]回国创业5年我们踩过的坑 海归主坛 2015-3-15 周日, 13:0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tutu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转帖] 中小企业陈情表 by 武克钢 -- tutu - (8650 Byte) 2008-12-18 周四, 10:44 (109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