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也和唐骏一样,搞学历造假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钱钟书也和唐骏一样,搞学历造假 (4563 reads) 作者: 已满13岁 文章时间: 2009-4-23 周四, 01:26
    —
作者:已满13岁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末代大师”之八卦: 真实的钱钟书杨绛
2009-04-21 18:22
最近爬网专看名人八卦,看到宗璞和杨绛别苗头,煞是有趣。

1979年,钱锺书访问史丹佛大学,在座谈会上大骂冯友兰,说他简直没有文人的骨气,也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节操观念。冯友兰最不应该的是出卖朋友,冯友兰捏造事实,坑人使妻小俱死。冯现在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人缘扫地。

这些话被在座的庄因教授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1992年国内出版《钱锺书传》,引用了这些话。1997年,冯的女儿宗璞看见此书,乃写信给杨绛,说那是诬蔑不实之词,请杨去问钱是怎么回事。杨拒绝去问,但否认钱曾说过那些话。

宗璞于是在1998年发表《不得不说的话》,说明了前因后果,并郑重声明:“‘出卖朋友,致朋友迫害而死’、‘坑人使妻小俱死’云云,毫无事实根据,也无旁证。……它纯属诬蔑不实之词,既损害了冯先生的名誉,也给冯先生的遗属造成精神伤害。此等中伤,自显其恶,日月昭昭,天人共鉴!”云云。

杨绛迅速对此作了答复,公开声明钱没有说过那些话,所举理由有冯先生是钱先生的五大恩师之一,所以他决不会说,等等。她还说,她没有必要去向钱锺书本人核实此事,因为她自己就记得很清楚。谁要是指控钱锺书诬蔑、毁谤过冯友兰先生,就“必须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这是法律”。“再说,钱锺书没做过的事是没有的事。没有的事不能证实。这是合乎逻辑的情理。……至于究查诬蔑之词是何来源以及澄清事实真相,也能是钱锺书和我的责任吗?”杨绛认为,钱锺书没有得到一个公民应有的保障。钱锺书不需要宗璞的宽宏大量。希望宗璞保持自己的理性,不要太感情用事,折磨自己。

杨绛的理由十分牵强,钱是否说过那些话,并不是无法查对的事,因为庄因声称钱是在史丹佛座谈会上讲的。如果钱没有说过,则庄因就成了造谣诽谤。一个史丹佛的大学教授,会在《联合报》上造谣诽谤鼎鼎大名的冯友兰和钱锺书么?那又不是两个人之间的私语,是在多人参加的座谈会上的讲话。如果造谣,立即就会被戳穿。庄因会蠢到那个份儿上去么?

因此,以常理度之,杨绛多半是抵赖。她拒绝去问钱,正是因为她知道钱说过那些话,干脆自己否认了算了。宗璞大概也看出了这点,为了替父辩诬,不得不在私下接触无效后公开发表文章。此乃一个女儿能为父亲名声干的最起码的事,是中国人都能理解。杨绛为此恼羞成怒,曲指宗璞无证指控,没有保障钱的公民权等等,近乎耍赖。

杨绛干这种事并不意外,盖她和老钱做人实在高明不到哪儿去。当年她写《从“掺沙子”到“流亡”》,记录了她和钱锺书与邻居混合双打的闹剧,写得非常刻薄,令我十分鄙夷那对邻居夫妻。

不料后来人家不堪侮辱,发文澄清,说动手打人的是杨、钱。杨咬破了女邻居手指,而钱用木棒猛击男邻居的头部,幸得对方用手抵挡,才没出人命。人家有医生开具的外伤证明。案发后钱还想动用他与胡乔木的关系报复,云云。

这两种说法中,我认为那对夫妻的更可信,理由很简单:人家比钱杨夫妇年轻几十岁,若真是他们动手打人,只怕钱杨活不下来。正因为此俩人才没敢动手——谁都知道殴打老年人只会输理。

就算老杨说的是真的,那又便如何?那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起码杨、钱并未受伤不是?却竟然牢记在心这么多年,还要发而为文,以此为效力最深远的报复方式!这也未免太鄙俗恶毒了吧?杨绛据说是高人,何以看不出此类斗殴无论何方有理,都是斯文扫地的丑事。“高知”辈倘有三分神智,万万不可告人,却反要撰文宣扬之?

最无聊的还是假冒学位案。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一书中说:“(钱)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1937年得副博士(B.Litt.)学位。”

这真是天大笑话:英国哪有副博士的学位?Bachelor of Literature的本科学位若可翻译为副博士,则高它一级的“Master of Literature”又该怎么翻译?此后一些钱锺书的传记跟着杨绛代钱锺书假冒学位,而老钱也就居然默认下来!

此后有人作了翔实考证,证明B.Litt.是学士学位(NND,这种烂事竟然在中国成了研究课题,敢情这就是所谓“钱学”的内容),竟然遭到钱迷们围攻。最后闹得沸沸扬扬,再加上现在出国的人也实在太多了,连吴征的假博士都有人去调查,不再如当年那样可以任意指鹿为马,于是杨绛只好出来澄清,公开承认钱在牛津拿的“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您说这无聊不无聊?难道是“高级知识分子”屑于干的事?

却说那宗璞为亡父洗雪名声无效,一口窝囊气咽不下去,遂在她的小说《东藏记》中塞入一对夫妻尤甲仁和姚秋尔,影射钱氏夫妇,立即就被人察觉。这事实本身就说明宗的观察确实入木三分,她笔下的尤、姚夫妇才会被人一眼认出。

那么,这对夫妇有些什么地方令人想到了钱氏夫妇?这里引戴佳佳的有关网文:

“ 尤甲仁特点之一,仍是上引中已写到的学识丰富却无自己见解。一次中文系安排尤演讲,他不讲小说、理论或翻译,讲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非其本行却信手拈来,先大段背颂几个莎剧梗概,抑扬顿挫声调铿锵,很有戏剧效果,又把《牡丹亭》几段著名唱词一字不差背了下来。‘虽然整个演讲内容丰富生动,却没有说出比较的是什么,思想上有什么同异,艺术上有什差别。同学们听了,有人赞叹,有人茫然。’有人随口说:‘外国有些汉学家就是这样的,只知抠字眼背书,没有自己的见解思想。’此话尤姚得知,大光起火,因为他们是只准自己刻薄而听不得一句闲话。

尤姚夫妇的特点之二,就是刻薄嘲笑他人,他人失恋要嘲笑,他人独身要嘲笑,他人左倾勇于批评不民主,也同样嘲笑,而‘尤甲仁素来不发表带有政治色彩的言论,有人说他清高,有人说他自私。’由于两人的刻薄,他们所居处被人讥为‘刻薄巷一号’,‘大家见他轻薄,都不与他谈论。他们似有所觉察,稍有收敛,但还是免不了以刻薄人取乐。他们这样做时,只觉得自己异常聪明,凌驾于凡人之上,不免飘飘然,而毫不考虑对别人的伤害。如对方没有得到信息,还要设法传递过去。射猎必须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如只是闭门说说还有什么趣味。’

特点之三,那就是刻薄不足,再加之以谣言了。在这点上,姚秋尔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姚两人说话深远,精于点拨,他人缺少想像力的无中生有‘经过了尤、姚之手,越来越丰满,真成了一部言情小说。谣言的传播象瘟疫,在有知识的人群中也不例外。……按以尤、姚之才,完全可以另起炉灶来创作,但他们是要伤害活人,才感到快乐。制造谣言还要传递谣言,这才完整。’”

这第三点是否属实,非与钱杨夫妇有过来往者不可知,但前两条则千真万确。

记得我曾在旧作中说,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专出“大学问家”,却从来不出大思想家。钱氏大概连“大学问家”都算不上,盖他的学问是用来陈列的,不是用来作研究的,乃是伟大领袖说的“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如刘晓波所说,他既无思想,又未建立什么研究方法。我可以补充的就是,他连有点价值的学术见解都没有,更别说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了,真不知道国人为何称他为大师。

关于第二条,有《围城》为证。钱和鲁迅的区别,是钱的刻薄俏皮远比鲁迅的生动、艺术、机智、精致,但鲁迅毕竟还是针对自以为伤害过他的“敌人”,而钱则是嘲笑生活中的一切人事。无论是否开罪过他,身边没有什么人和事不被他挖苦过来。这么做的目的不是如鲁迅那样骂倒对方,而是显示“自己异常聪明,凌驾于凡人之上”。除此之外,《围城》到底有什么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芦某愚钝,至今不知。

宗璞先生为父报仇,中国人都能理解,不过依在下看来,这也不必了。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地位,不是钱先生可以梦见的。《牛津哲学辞典》(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中介绍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只有冯友兰先生一位。百年之后,有谁还会知道钱锺书先生,何况是他的轻薄口舌?

作者:已满13岁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