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场言行不一的游戏---华尔街日报 [说和做的区别]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分享] 这场言行不一的游戏---华尔街日报 [说和做的区别] (1817 reads) 作者: JACKSAILOR 文章时间: 2008-7-01 周二, 15:20
    —
作者:JACKSAILO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两周前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信贷策略师鲍伯·亚纽阿(Bob Janjuah)预计9月前标准普尔500指数将再暴跌25%,这在投资者听来有如世界末日一般。

且慢。这位仁兄到底是个伟大的预言家,还是个竭力想提高自己知名度的炒作者?在我看来,上面这个问题倒不如下面这个问题来得重要:亚纽阿自己为这场预言中的大跌押上了多少真金白银?

亚纽阿去年时曾先知先觉地指出银行业将因信贷危机出现亏损,不过他近日做出如此预言,究竟是嘴上说说而已,再押上今年奖金或有小亏,还是已将全部家当掏出了四分之一、按照自己的预见投资看跌期权了呢?

这恰恰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华尔街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诚意到底有多深?当你把自己的筹码下注到股市下跌的时候,给你提建议的人是不是也拿出了自己的一大笔钱押宝于此?

你要是知道跟投资者同一战壕的“顾问”少得多么可怜,一定会惊讶得大跌眼镜。


-先看看基金经理们


晨星公司(Morningstar)跟踪调查了6,000只美国的共同基金。46%投资美股的基金表示自己的基金经理们在里面没有投资。对于投资海外股市的基金以及平衡型基金而言,基金经理们一分钱不投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1%和70%。

即便在对华尔街素有恶感的人看来,上述数据都很是令人吃惊。我们说的不是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骗子基金。很多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Putnam Investments和Vanguard Group旗下基金的管理者都不往自己掌管的基金里投钱。

当然,人们普遍认为基金经理不需要再把自己的钱和赖以为生的工作搅和在一起,因为他们业绩的好坏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生死。既然基金的成功与否已是事关重大,基金经理们也就没必要加倍下注了。

但是投资的要义就是实现回报的最大化。你应该去找一个把自己的利益和你的利益完全结合在一起的顾问来指导你投资。

在这一问题上,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旗下两只破产基金的管理者拉尔夫·乔菲(Ralph R. Cioffi)和马修·丹宁(Matthew M. Tannin)就提供了反面教材,他们可能因此而锒铛入狱。

东窗事发前乔菲曾在人前大肆吹捧这只前景黯淡的基金,而人后则把自己投在里面的200万美元转到他处。丹宁也力捧这些基金,并表示自己正在追加投资,而事实上他根本没这么干。

简而言之,乔菲和丹宁与他们的投资者根本不是一条心。他们要是在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面前还想粉饰自己的话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从2005年开始,基金经理们就被要求披露自己在所管基金中的投资,投资金额划分了几个档次,最高为100万美元甚至更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理应更进一步,把披露上限提高到1,000万美元或以上,收入极其丰厚的基金经理有几百人之多,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投到所管基金之中应不成问题。


-再看看研究分析师们


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分析师来说有点让人犯难。他们提供给投资者的建议应该是不偏不倚的。

华尔街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看法,如果一个分析师押注于他所跟踪的公司或市场,那么他的公正性可能会令人生疑,其研究报告的质量也会打上折扣。如果他要是自己做空哪只股票,那么以后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和首席财务长恐怕都会对他报以冷眼。

说的没错。但总的来说,分析师的利益应该和他所服务的投资者看齐。如果出现错位,那么灾难将接踵而至。

互联网泡沫就和研究分析师的煽风点火脱不开干系。这些人的收入来自那些为互联网公司提供资金的银行家,而不是投资者。信用泡沫则是在评级机构和经纪业分析师的运作下得以成型,毕竟将那些有问题的信用产品拦在门外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如今这个“后斯皮策”(Post-Spitzer)投资者仍普遍对华尔街分析师的动机持怀疑态度。人们担心这些分析师仍不愿对公司以及市场表示出太过负面的看法。为了化解这种担忧情绪,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不久前调整了自己的股票评级系统。

此时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帮助投资者重新建立对分析师所选股票的信任,那就是允许分析师用自己的钱“说话”,无论他们选择做多还是做空。

许多华尔街公司都不允许自己的分析师这么做。但分析师的行事方式越来越向投资者靠拢却是明摆的事实。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放弃了原有的研究工作转投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

举例来说,过去几个月里,不少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的石油行业分析师都跳槽到了对冲基金领域。当然,他们的收入会更好,而且总算可以畅所欲言了。

如果华尔街经纪行想要提高分析报告的可信度,他们应该重新考虑一下对分析师的投资禁令。他们会发现一些投资者早就心知肚明的事情。

事实胜于雄辩,而和钱沾边的行动就显得更加有力,特别是当你自掏腰包之时。

作者:JACKSAILO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