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观后联想之八:换汇、切汇与免税指标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血色浪漫>观后联想之八:换汇、切汇与免税指标 (2319 reads) 作者:  文章时间: 2006-2-15 周三, 10:36
    —
作者: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剧中宁伟走向与社会对抗的关键一步是轻信小学同学大头,将从钟跃民处借来的五十万开办公司验资资金交给后者,通过炒汇赢利,结果却被大头所骗,血本无归,这在当时算是比较大的切汇案件。八十年代以后,国门对外开放,出国探亲、访问、留学日渐热烈,从走前办手续,到回来买大件,都需要不少美元,时称“美子”。而国家外汇管制的严格与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差价大,使得私人换汇成为一部分路子野、头脑活的人们发财致富的新途径。

当时的黑市交易多在出国人员服务部周围,因为不少人从国外回来,有购买家电的免税指标,要在此购买各类进口电器,也需要把手中余留的美元以较高的汇价换出。这种非法换汇如果所遇得人,倒也双方相安无事,各取所需。但毕竟没有法律保护,倒汇者鱼龙混杂,并非个个都会秉承“盗亦有道”的精神。所以,切汇也就如影随形地应运而生了。所谓切汇,就是或用假钞骗真钱,或以少骗多,或干脆形同抢劫,拿到美子后转身就跑,如果事主紧追不舍,还有可能受到人身伤害。

记得八六年哥哥要到美国留学,需要换些美元,我们叫上好几个人,一起护卫他到那里换汇,几双眼睛一点不敢松懈地盯着全部过程,同时留神周围动静,真正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反复数了多遍,确保万无一失。那时的情景回忆起来很是搞笑,比49年以前我党地下工作者要机警多了。

至于各种大、小件免税指标可以买到的洋家电(主要是日货,如彩电、微波炉、洗衣机、照相机等),更是中国家电未发达之前,中国普通民众梦寐以求的最实用也最令人艳羡的好东东。那些有机会出国并能在国外呆上半年以上的人家,不仅三亲六戚得以沾光,而且富余指标也可以黑市出售,换来一些金钱。

于是换汇与倒指标在特定时期成了京城一大景观,由此引发的治安犯罪问题也时而耳闻。不过,它毕竟为平头百姓们开辟了官方之外的另一条通道,既然不必求官方开恩,省了很多手续上的麻烦,也确实方便、简化了急于所需的人们,其间付出些代价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八十年代晚期京城的外企办事处还不象现在这么多,在外企上班不仅工资高,而且是发外汇券,这玩艺儿也是可以炒的,因为一些时尚商品需要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或一些大酒店的名品店里购买。所以在炒指标、炒美钞之外,又加入了炒外汇券一类。外企员工于是便在例行的工资之外,多出了不少进项,对比那时社会上平均工资水准来,外企员工真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了。

谈到外企,最初的管理层全是正宗洋人,他们当中不少人租住外交人员服务公寓。中国警方对他们保护甚严,对出入那里的中国人检查十分仔细,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我的一位亲戚当时帮某国老总翻译一些技术资料,有一天她去送还材料,同时领了工作报酬,刚出门就被扣住了,反复审她几小时,就是不信她与洋人的交往是纯工作性质的,这位年仅十九岁的美女又急又气,这竟成为她日后死活都要出国的一大有力理由。

那时的普通小民,对待美元、洋人,态度既畏惧又崇敬,象钟跃民那样与洋人在商战中斗智斗勇,最后不仅用计制服对方,还借比武打得对方鼻青脸肿,真还是不多见的。

(观剧联想系列到此结束。因为开餐馆与警匪智斗超出了俺的联想范围。本系列并非感想,只是联想,但贴出来之后大家的跟贴倒有不少是谈感想的,受益非浅,再次感谢。)

作者: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