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广角镜系列: 海归的心理价位:至高无上的洋文凭坠入迷幻的职场 (ZT)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海龟广角镜系列: 海归的心理价位:至高无上的洋文凭坠入迷幻的职场 (ZT) (2391 reads) 作者: zhao来自: 远方 文章时间: 2004-2-16 周一, 05:29
    —
作者:zhao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用不怕丢的帖子猛顶咱海龟网!!!


海归的心理价位:至高无上的洋文凭坠入迷幻的职场
文章来源: 作者:夏震霏 于 2004-02-15 09:58:52





"海归"的心理价位 至高无上的洋文凭坠入迷幻的职场

在常人看来,手持洋文凭的归国留学生,肯定都是“香饽饽”,用人单位都会抢着录用,他们是不大会失业或曰待业的。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据《文汇报》报道,去年上海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已达7000人。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一和心理期望过高,正成为沪上一些“海归”成为“海待”的主要原因。

  行家指出,“海归”对薪水期望值过高,是一个通病。来自可锐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虽然海归们已经纷纷下调心理价位,但对月薪的平均期望值仍然在7000元到15000元左右;而目前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愿意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支付的月薪则在4000元到7000元之间。

  某些“海归”心理价位过高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自我评估太高。他们自以为留了洋,拿到洋文凭,身价陡增,定会备受青睐。“待价而沽”,理所当然;要是降格以求,不是掉价了吗?二是不太了解国情。出国多年,看惯国外白领收入颇丰,眼花缭乱,心想一到国内,也能拿到高薪,谁知事与愿违,心理落差太大,难以承受,宁可坐待良机。当然,出国留学的投入较大,高成本企求高回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总要适应国内环境,不能陷入盲目性。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有60万人留学海外,到目前为止,已有16万人学成归国。而且,近两年归国人员还在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海归”人员剧增,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利好消息,从总体上说,各地的“海归”人才还是供不应求的,但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近来回国的留学人员,多是前些年逐着IT和MBA的热浪而出国的,所学的也都集中在这两个专业,造成了相关专业人才过剩,其它专业又缺少人才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内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正趋向同步,至少就刚毕业的“海归”而言,优势已不再明显;因而没有工作经验做后盾的MBA,不被人看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海归”们对此应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择业和“开价”时,要保持理智和豁达。

  国内的实际情况是:超过90%的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中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且最好担任过中层以上职务,而“海归”中70%的求职者没有工作经验,难以被人看中。没有工作经验的,多是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小海归”。近年来,留学低龄化热潮在本市一浪高过一浪。据上教国际交流公司统计,沪上初、高中“小留学生”占留学人员的比例已接近50%。另一项由可锐管理咨询公司所作的调查显示,去年来沪的留学人员中,大约有65%为此类“小海归”。若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仅有闪亮的洋文凭未必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诚然,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应聘者要有工作经验并不妥当,人总要从没有经验逐步取得经验;但要用人单位一下子改变观念,舍得在使用中发现和培养人才,恐怕还需假以时日。所以“海归”们的明智之举,就是随行就市,调整自己的心理价位,尽快找到锻炼才干的岗位,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大可不必消极等待。

  某些“海归”的失落,对每一位待业者来说,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就业,不能过于挑剔,不能期望过高,不能刻意摆谱,不能急功近利。如有机会,不妨先去一试。璞玉需要雕琢,经验需要积累,缺门需要补齐。是金子总会闪光,有真才定受重用。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价位,经过切实的努力,总会找到适合自己一展身手的舞台。



作者:zhao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