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书生系列六] 动静无常 从心所欲不逾矩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生活风情

#1: [铁拳书生系列六] 动静无常 从心所欲不逾矩 (1859 reads) 作者: 八袋长老来自: 大陆到小陆 文章时间: 2014-3-06 周四, 09:28
    —
作者:八袋长老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快慢是相对的,不易界定。武术界人士经常用动静这个概念来替换快慢。而动静这个概念其实包含的内容要多过快慢。快慢不能互容,而动静却可以互相包含。动中有静,静中也可以有动。如同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教学的角度,动静这个概念传达的信息比较有内涵同时也比较清晰。

动就是位置和状态的变化。有变化才能有结果。武术是用来应敌的。要解决对手,不动岂不是天方夜谭?既然应敌这个目的是由动达成,那平时训练是不是只能动,而且动得越快越好呢?如果是这样,那非但站桩不可行,慢悠悠的太极拳也是没有效果的喽?事实正好相反。在中国功夫的训练体系里,最出功夫的是站桩,集中国功夫大成的是太极拳。

很多事情是反直觉的,武术也不例外。人体的动和静,其实是一回事。动固然靠肌肉完成,静同样靠肌肉完成。研究表明,一个人站立不动的时候,有300多块肌肉参与固定全身的骨骼。没有肌肉的骨架,是无论如何无法站立的。人的肌肉是柔软的活物,不是钢铁,甚至不是塑胶木块,肌肉本身在用力状态是无法静止的。

好比你端一杯水,粗看手臂没有动,细看一定有轻微的抖动。功夫深的人,可以做到肉眼看不出抖动,但如果用仪器观测,一定还是能发现抖动。其实即使在绝顶功夫,理想化的情况下,能够让手臂完全没有运动,这个状态还是通过手臂上成百上千条微细肌肉的颤动相互抵消达成的。这种所谓的“静”,比一般的动更加容易让肌肉疲劳。所以更能刺激肌肉力量的成长。这是站桩出功夫的部分原因,主要是能快速增力。另外一部分原因比较微妙,牵涉到身心一致的问题,以后再谈。

从练习的次序来讲,静虽然更容易出功夫,却也更容易走偏。因此一开始要从外家的长拳开始练习。所谓长拳,一般运动轨迹比较长。更加有迹可循,易于纠偏。而且可以使筋踺拉开,气血流通,避免受伤。待到功架正确,练到所谓“骨正筋柔”后,再加码开始静力和站桩练习不迟。同时可以开始练一些“慢拳”,如太极之类。渐渐地功夫就导入正途了。

要特别强调的是:动中要有静,运动要舒展大方,神清气静;静中也要有动,站桩时,要“缓缓以神意运动”,不可陷入枯站。要常存变化之心。静久了,要动一动,动久了,要静一静。动不可逾矩,膝不过足尖,身不可出偏。静也不可成滞,心若死,神必活。

说到底,动还是常态,因为变化就是一种运动。但是,变化中有不变的规矩。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就是这个道理。静以蓄力,故能动;动以制敌,故能安。中国的武术中包含的“道”,岂是用来虚言惑众的。众为之惑,是众的问题,不是道的问题。好比你被漂亮小妞所惑,不能自持。能怪小妞太漂亮吗?只能怪你自己太傻了吧! Laughing

中国的武术,是个比桃花岛还繁复的大花园。我稍窥门径,自告奋勇来作导游。不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不自信。抛砖引玉,大家一定有见得比我深的地方。还望不吝赐教。下面我会在外家和内家拳里各选几种来作比较细致的说明。

作者:八袋长老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生活风情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