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在云南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天文学

#1: [原创]生活在云南 (1961 reads) 作者: heliuqingqing来自: -- 文章时间: 2009-10-12 周一, 22:57
    —
作者:heliuqingqing海天文学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前几天朋友问我,如果叫我选择,我会选择哪里去居住。多年来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了云南,就在这里自得其乐地生活了。对于云南,总有故乡之感。依然记得年少时候,总是觉得这里闭塞落伍,总是一心要远走高飞,最终还是听从了命运。

一个人的感觉是很奇怪的,对于生在一个地方,长在一个地方,又移居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故乡的感觉似乎总是模糊的,含混的。可对于自己的出生地,会有一种尤其特殊的感觉吧。尤其是时光推移,渐自老去,哪里的黄土都一样的埋人,人总是有落叶归根的心理。 虽然反认他乡是故乡的人也不在少数。

C说我适合居住在中小的城市,现在想来,他的话是对的。我喜欢清风明月,安静的时辰,疏朗树木,纯净的空气,悠闲的日子,懒散地过着光阴。不忙碌,不奔跑,不争斗,从容而懒散。这样的日子小地方是很相宜的,尤其是在云南,很多时候像是在过着自己的老年了。而C在的上海,注定他不能闲下来。曾经为了不要自己这样消磨意志,每一年都到一个忙碌的城市去感受现代社会的脚步,可终于懒散,懒散得没有了目标,不再鞭策自己了。

住在什么地方,其实不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吧?家在哪里,你就会习惯哪里,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以前总是觉得如寄的人生,这里一段,那里一程的,走到哪里是哪里。现在看来,人的轨迹大半注定。那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远行的,远离故土的人,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爱,找到了家。朋友总是这里那里的,从维也纳,去到荷兰,再去韩国,最后去了新西兰,可他觉得还是要回来。习惯了一种生活,一些人群,也许漂泊的感觉不是任何人都能够习惯的。

记得大学时候,从云南到北京,在人大一个姐姐的宿舍里,他们一群才子佳人在聊天,聊文学,聊一个作家的人和作品。忍不住插一嘴,说出自己的观点,一群人异口同声转向在一旁的我:你怎么知道?!我当时看着他们惊讶之极的眼神,心想:我怎么不能知道?难道我在落后的地方上学,经济文化不发达,就应该很无知吗?想起简爱上面的经典台词:你以为我贫穷,相貌普通,就没有灵魂吗?
以后遇到很多的人,在云南他们和我聊天,说我不像是云南人,曾经在飞机上被广州的人认为同乡,因为相貌,因为着装。在外地,人家觉得我是云南人。在教书的时候,没有人认为我是老师,不教书了,人家都认为我是老师了。我在想,我的人生,什么时候错位了?大约应该算一个最没有归宿感的人了。

人为什么一定要属于某个地方,某个团体,某个圈子呢?为了生存的需要?还是为了所谓层次和位置?比如人要认出生地,认同乡,认校友,认出身,所谓结党营私,其实是为了利益的关系?那些活在圈子之外,存于边缘的人,大约是要受很多歧视的。一个搞艺术的朋友一定要北漂,要进入某些人群,某一团体,我想他还是缺乏了自信,又或者有成名图利的追求,这当然也是人的本性。这个世界天才少之又少,要混得出人头地,看来还得依靠于某种关系和圈子吧。虽然过客和我聊天时候说:真正的智慧在民间。但要把那种民间智慧来个集成流传,看来还是费力。就算阿炳这样的天才艺术家,最后不是机缘巧合,那首二泉映月我们今天也无法听到。

不以出身论英雄,其实是有人讲究了出身的。所谓门派,真正作为开创一个门派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其他凡人还得跟着来。

生活在别处,别处的生活,也未必就是自己真正要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不论在哪里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好,管他民间官方,大世界小地方,管他什么圈里圈外。既然没有什么目的,没有什么高远的追求,自由自在就好吧。

作者:heliuqingqing海天文学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天文学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